2018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推出区块链电子病历系统MedRec,MedRec系统基于区块链会将病人临床相关的所有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经过医学授权的人才可以在特定时间段内不受地理边界限制进行访问获取到这些数据。
2017年1月,IBM Watson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达成合作,探索区块链架构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应用,双方基于多个来源,探索患者数据的转换,以期实现患者数据的共享,上链的数据包括电子病历,临床试验,基因数据以及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设备中包含的医疗数据等。
在我国,相应的应用也已经落地推进:
2017年8月,阿里健康与江苏省常州市合作推出我国首个基于医疗场景的区块链应用――“医联体+区块链”试点项目,把各个医疗机构产生的数据信息登入区块链,确保每个数据提供方的每条数据都可信并不可篡改,以实现医疗机构之间安全、可控的数据互联互通。
2018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携手蚂蚁金服,推出全国首个区块链电子处方,其中区块链技术主要用于保证处方精准无误且不可篡改、可溯源,以解决复诊患者拿着处方不遵医嘱在外重复开药等问题。
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应用与医疗项目尚处于发展早期,但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医疗体系中的关键作用日渐凸显,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医疗数据互通互联,既可以节约患者就医成本,也可以让医疗资源更有效被利用,为民众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也有利于整个医疗健康体系更高效运转。
9. 区块链+保险:让疫情之后更安心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必然要面临人员病重甚至丧失生命的情况,因而保险在其中的作用也愈加凸显。在此番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银保监会下属的多个部门也作出了适应疫情的业务和产品调整,主要体现在开通理赔绿色通道、丰富产品供给,以及扩展保险责任等。
保险行业历来最受关注也最受诟病的几个点包括“核保难”,“理赔慢”、“中介多”,在此次疫情中可以看到,为了让核赔、理赔工作快速有效展开,多家保险平台开通快速理赔绿色通道。在核赔方面,由于人工服务在疫情中无法很好地配给,多项智能化技术被应用,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中的应用也被重视。借助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上述的核保理赔难题,还可以解决传统保险行业存在的保险欺诈、对账难、中介收取高额费用等现象。
区块链防篡改的分布式存储技术,能确保链上用户信息的真实性,方便进行信息的交叉验证,从而有效防范保险欺诈,同时结合智能合约,可以实现保险核赔理赔流程自动化,减少线下人工成本,加快保险业务进程。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的实时全链条共享,可以让保险消费者与保险产品直接对接,消除以往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大量中间商加重了保险产品消费成本。
区块链技术基于其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不可篡改等特点,在有效解决保险行业存在的“道德逆选择”、“信任机制建立成本高”等难题方面的作用日渐凸显。
近年来,监管也屡次发文鼓励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发展。如2019年7月16日,银保监会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将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嵌入交易环节,提高智能风控水平。
国内外已有多家保险企业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保险业务中。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5年,众安保险旗下众安科技组建了区块链团队,探索区块链技术与保险产业的融合;阳光保险早在2016年就推出涉及区块链技术概念的积分体系“阳光贝”;2017年,上海保交所推出区块链保险业务平台“保交链”,在交易、结算反欺诈等方面进行应用,近期也在地震保险领域进行“共保体+区块链”的尝试;中国人保(601319,股吧)已经开展保险营销和养殖保险等领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再集团联合众安科技等企业推出国内首个区块链再保险实验平台,而平安集团等险企有而早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到各个业务流程。
不久前,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上海保交所牵头、10家业内外机构共同编写的《区块链保险应用白皮书》中提到,区块链目前在保险业的主要运用范围涵盖再保险、年金管理、健康医疗等11个应用场景。
此文由 中国比特币交易钱包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比特币新闻 » 拒绝纸上谈兵 一文看遍区块链在疫情中的应用